乐文小说网 > 捡漏王陆飞扬 > 第103章 热闹大了

第103章 热闹大了


不过,李洪亮的关注重点还是那件柴窑笔洗,他上手之后,疑问更大了,因为像这件笔洗一样的瓷器他确实是第一次见到。

  于是,他给现任的瓷器部主任打了一个电话,让他带领技术部的人过来,现场取样进行检测。

  得到明确的答复后,他才研究起其它瓷器。

  在宋代五大名窑中,因为烧造时间极短,汝窑瓷器的传世品并不多,因此收藏界有一句话叫做“家有钱财万贯,不如汝瓷一片”,导出了汝窑瓷器的珍贵。

  而现在在李洪亮的眼前,除了两件汝窑笔洗外,还有玉壶春瓶和胆瓶各一件,以及香炉和三足樽各一件。

  要知道,目前传世的三足樽也只有两件,假如眼前的这樽也是真品的话,那么就是第三件了。

  当初在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进行考古发掘时,他也是专家组成员,那次出土的完整瓷器也只有二十二件,其中也没有香炉的身影。

  毕竟,在汝窑的传世品中,又以盘、洗较多,虽然在宋代周密的《武林旧事》一书中记录张俊向宋高宗供奉的汝窑瓷器珍品还有香炉、香球香盒及出香等器,但一直没有找到实物。

  假如这件香炉是汝窑瓷器的话,那就是传世唯一了。

  李洪亮的目光再次在陆飞扬身上扫过,发现他依旧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。

  而故博现任瓷器部主任黄启睿接到老师的电话后,心下也是大骇不已,马上联系了技术部主任胡卓,两人带上人手和仪器赶往陆飞扬的四合院。

  而藏宝室里,李老还在一件一件的进行鉴定,不光是汝窑瓷器,还有其它窑口的。

  在宋代五大名窑中,定窑瓷器的传世品数量是最多的,而陆飞扬这里也有16件。

  因为传世品数量多,鉴定的难度相比就小一些,此刻,李老手上鉴定的就是一个斗笠碗。

  戴上高倍放大镜,李老从斗笠碗的造型、工艺、胎体、釉色,装饰等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的鉴定,最后他确定是真品无疑。

  而斗笠碗前的标牌栏里,也是清晰的写着:“宋定窑刻花斗笠碗”一行小字,与李老的鉴定结果一致。

  “小飞,你这些藏品是哪儿弄来的?以前请那位大师做的鉴定?”

  李洪亮最终还是忍不住了,说出了心中的疑问。

  “李老,这些藏品的来路绝对没有问题,有些是捡漏来的,也有参加拍卖会拍下的,还有一些是从海外收集来的……”

  对于这些宝贝的来路,陆飞扬早就想好了一套说辞,此刻说出来,没有丝毫情绪波动。

  “哦!”

  李洪亮听了,也并没有深究下去的意思,他不过是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而已。

  他所在乎的,还是瓷器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,并没有其它龌龊的想法。

  而且经过他的鉴定,这些藏品不仅是真品,也明显都是传世品  ,并不属于出土或者被盗之类。

  黄启睿和胡卓来得很快,而且只和陆飞扬寒暄几句之后,就开始给那件柴窑笔洗拍照、取样……

  陆飞扬刚刚送走胡卓,黄启睿就拉着李洪亮过来了。

  “小飞,我给你介绍一下,这位是故博的瓷器部主任胡卓。”

  故博的瓷器部,那不是李老原来待过的地方吗?看来,李老还是对同事很照顾的,陆飞扬心里琢磨道。

  “您好,胡主任,以后还要请您多来指导!”

  像国内各大公立博物馆的部门负责人,那都是妥妥的业务大拿,都有专攻的方向,而故博的瓷器部主任,基本上也是国内瓷器研究的顶级专家了。

  自己的博物馆开业后,可少不了这些人的帮衬。

  “你好,陆总,我是李老的学生,老师在这里,我可谈不上指导,不过我们以后可以有不少合作的机会!”

  胡卓和李洪亮一样,更多的专注在业务上,说话直截了当,没有多少花花肠子。

  “行,胡主任,只要不影响运转,我们两家博物馆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合作!”

  陆飞扬知道,哪怕高傲如故博这样国内顶尖的博物馆,上面每年下拨的经费也是有限的,为此,每个部门都有创收的任务。

  比如像瓷器部,他们就在综合展之外,单独办了一个珍品瓷器展,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不错。

  不过,要吸引观众,那就得靠展品说话,不能老是那几件,因此,胡卓一看陆飞扬手里的那几件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,马上就有了好主意。

  而陆飞扬也有自己的想法,道益博物馆虽然还没有开业,但是可以先把名气打出来,比如与国内的各大博物馆合作开办专题展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。

  像故博,既然胡卓都已经提出来了,那就联合举办一个元青花珍品瓷器展吧!

  陆飞扬和胡卓出了藏宝室,坐下来一聊,越聊越有相见恨晚的感觉,很快就把联合办展的事情确定了下来。

  此刻在胡卓心里,对老师李洪亮那是特别的感激,现在有了陆飞扬的支持,瓷器部不仅有了创收渠道,关键是道益博物馆提供的展品还能成为他们研究的实物对象,这对于像胡卓这样埋头做研究的人来说,那是最动听的乐曲。

  故博也收藏了不少元青花瓷器,但是人物故事大罐现在还是一个空白,如今一下子有了三尊,足够瓷器部的同事们废寝忘食一段时间了。

  陆飞扬把葛坚叫了过来与胡卓见了面,把合作办展的事情对他进行了交代,以后这件事就由他负责。

  而胡卓敲定了合作办展的事情后,和李老等人打了招呼,就急匆匆的离开了。

  联合办展的事情,他还得回去跟领导汇报,假如通过了,那他就有得忙了。

  而陆飞扬也是一样,待胡卓离开后,他就给顾问组里各位专家一一去了电话,邀请他们过来四合院帮忙,对道益博物馆的藏品再次进行鉴定。

  而在藏宝室里,李老还在对道益博物馆收录的宋代瓷器一件件的进行研究。

  “好啊,杨小子,白亏了我那么疼你,有好事也不知道第一个通知!”

  打完电话没多久,就见一个身材高大、面色红润的老人大跨步的走进了四合院。

  “哎呀,钟爷爷,我第一个打的电话就是给您啊!”

  陆飞扬笑嘻嘻的迎了上去,打算搀扶老人。

  “放心吧,我还没到走不动的地步,下次要是让我知道你小子有事瞒着我,小心我……”

  钟光明曾经是陈家老爷子的搭档,在部队专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那种,不像陆飞扬的外公是拿枪的。

  但有些事就是那样奇怪,在枪林弹雨中冲杀了大半辈子的陈东华没有受过重伤,钟光明却是落了个半身不遂,直到遇到了陆飞扬,才让他能够行走如风,重现往日风采。

  所以,比军人更像军人的钟光明话说到一半,就说不下去了。

  自己的老毛病还是陆飞扬给治好的,自己难道真要倚老卖老,钟光明想明白后,马上又换了一张脸,拍着陆飞扬的肩膀说道:“我不过试试,你小子别往心里去!再说,咱爷俩是什么关系,哈哈哈,走吧,前头带路!”

  还是战争年代,钟光明和陆飞扬的外公陈东华一起去前线视察的时候,遭遇了敌方炮火的偷袭,钟光明推开了陈东华,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,虽然被紧急送到野战医院抢救,命是保住了,不过却再也没能站起来。

  钟光明是京城土着,家里在琉璃厂开古玩店,在京城大学读书时投笔从戎,加入的人民军队。因此,战争结束后,他就离开了军队,来到故博担任领导职务。

  后来,国博组建,他被抽调了过来,直到在国博退休。

  因为与陈家的渊源,陈家老爷子得知外孙的手段后,提出的第一个要求,就是让老搭档钟光明站起来。

  而陆飞扬也不负所望,真的做到了。

  所以,在钟光明眼里,陆飞扬和自己的孙子一样,说话根本就不用有什么顾忌。

  站起来的钟光明,依旧像是一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。

  “好的,钟爷爷,您老这边请!”

  陆飞扬很是乖巧的让过身位,在一边领路,还不露痕迹的拍上几句马屁,让钟光明一路哈哈大笑。

  “钟馆,您也来了!”

  钟光明一进藏宝室里,就被李洪亮看到了,马上过来打招呼。

  钟光明在故博任职的时候,从京城文博学院找来了不少专业对口的大学生,李洪亮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 “哦,小李也在呀,你这边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?”

  看到李洪亮,钟光明和蔼的笑了笑,问道。

  “老领导,胡卓他们已经取样回去化验去了,应该很快就有结果!”

  对于钟光明,李洪亮除了尊敬之外,还可以说是特别的敬重,要知道钟光明当初在故博虽然是行政管理人员,但是他硬是靠着钟家的底蕴,靠着孜孜不倦的求索,在国内瓷器鉴定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
  而且,他也和李洪亮一样,偏爱宋瓷。

  “小李啊,现代检测方法虽然可以倚重,不过也只是辅助手段,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,有些是很靠谱的,不能在我们手上被遗忘了。”

  现在的一些大学考古专业或者博物馆,甚至是某些文物研究所,往往会采用现代的采样检测方法去确定一件瓷器的身份。

  而钟光明认为这样的方法不是不行,但如果作为最后的确定手段是存在瑕疵的。

  而在国内,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。

  早些年,一位姓吴的收藏家在景德镇的古玩“鬼市”上遇到了一件青花缠枝莲纹梅瓶,摊主说是窑工后代,这个梅瓶就是祖上传下来的,代代相传到了他手里,据说是明洪武年间烧制的,现在因为家里遇到了大事,只好拿出来寻找有缘人。

  景德镇原名“昌南镇”,因为烧造的瓷器得到皇家的青睐,在宋真宗景德年间改叫“景德镇”。

  景德镇的窑火千年不息,自宋代以来就是皇家御窑所在地,现在出现一件“明洪武青花缠枝莲纹梅瓶”也不稀奇。

  于是,老吴本人在经过仔细鉴定之后,当场就和摊子议定了价格,不过他自知的鉴定功底有限,就要求先付定金,再进行采样检测,结果无误后再支付全款。

  摊主起初还不同意,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。

  但是他的要价实在太高,集市上看的人多,但真正议定价格的只有吴先生一人。

  吴先生在“鬼市”散场的时候发现梅瓶还在,就找来当地的朋友同时也是一位鉴定专家,再次对梅瓶进行了鉴定,结果和他一样看真。

  而吴先生和摊主商量,打算以先前议定价格交易时,摊主却变卦了,要求加两百万。

  吴先生也是不差钱,想到先前自己也有不妥的地方,于是同意了加价,不过也再次提出要求进行碳—14检测。

  这一次,摊主竟然爽快的同意了。

  于是,两人拿着梅瓶到了附近一家大学的检验室,取样进行了检测,结果无误,最后愉快的完成了交易。

  吴先生如获至宝,马上带着梅瓶去了京城,打算捐献给故博。

  当时钟光明也在场,看了一眼后就说这是赝品,哪怕是吴先生拿出来检测报告,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。

  不过钟光明是行政人员,吴先生起初还不认可,待到故博的专家组到位,进行鉴定后依旧被认定为赝品。

  这下吴先生不淡定了,他和故博的合作不是第一回,自然认可专家组的意见,但他也得弄明白原因啊!

  钟光明当时就告诉他,有时间可以去某某博物馆看看,就能找到答案。

  后来,他跑到钟光明口中的某某博物馆一看,顿时就傻眼了,这里竟然也收藏了一件完全一样的梅瓶,就连上面笔法的错误也是一样。

  面对他的疑惑,该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告诉了他这件梅瓶的来历。

  某一年,在景德镇发现了明代的御窑,当时在御窑的考古发掘中就发现了多件明洪武青花瓷器,这件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 这些瓷器因为都存在瑕疵,因此没有被送进皇宫,而是就地销毁,这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  只是由于某种原因,这些瓷器并没有被销毁,而是被有心人保存了下来,再后来就和御窑一起消失了。

  后来,这件有瑕疵的明洪武青花缠枝莲纹梅瓶就被划拨到了他们博物馆,成为该馆的镇馆神器之一。

  对于检测报告,研究人员也做出了解释,那就是使用当时的瓷土或者将同年代瓷器粉碎复烧都可以做到。

  总之,办法有多种。

  也就是在这件事后,故博或者说瓷器鉴定界就彻底有了钟光明一席之地。

  “老领导,是我狭隘了!”

  听到钟光明旧事重提,李洪亮也是汗颜不已,连连道歉。

  陆飞扬在一边听着,也不好多言,假如李洪亮李老算是学院派的话,钟光明就是妥妥的实践派了。

  陆飞扬以为,他们之间在瓷器鉴定上都存在缺陷,假如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就毕竟更加完美了。


  (https://www.lw00.net/2585/2585371/11110999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w00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w00.net